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环境事故的“行动指南”,翻看他时,你会看见各种流程图、物资表、分工细则等,可能有点发懵。别急,下面小编将帮你拆解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,从零开始读懂它。
兵法有云:未谋胜、先谋败。应急预案也是如此,它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怎么兜住失败的下限,不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说人话: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故“谁来做、做什么、怎么做”,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、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。
例如:某化工厂发生硫酸泄漏,应急预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——谁负责第一时间关闭阀门(堵漏)?谁负责疏散人员?泄漏的硫酸该如何围堵?废水如何收集处理?如何通知周边居民和环保部门?
读懂这份预案,你就能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响应,避免手忙脚乱,甚至因处置不当被追责。
02拆解应急预案的结构
应急预案的内容很长,把其中的核心关键的5个点挑出来,指给你看:
关键1:组织与职责分工。
这是明确事故处置的“指挥链”和每个岗位的职责分工。
“指挥链”一般由总指挥(通常是企业负责人)、现场指挥、各小组组长(如抢险组、通讯组、医疗组)等组成。职责清单则是明确“指挥链”上的每一环需要做什么事情。例如抢险组负责堵漏、通讯组负责对外联络、医疗组负责伤员救治等。
建议你将“应急组织架构图”贴在办公室显眼位置,熟记自己的角色。更重要的是定期演练(至少一年),模拟角色分工,确保每个人知道“该找谁、该干啥”。
关键2:事故风险的识别。
应急预案中一定会有一部分内容是风险识别,这部分内容是告诉你,你的企业有哪些环境风险点。
比如,喷漆房,遇点火源可引发火灾事故,伴生和次生的污染因子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、颗粒物可能污染周边空气。再比如,危废库:发生泄漏,遇明火可发生火灾,过程中会产生伴生和次生的危害,危废泄漏或火灾参数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、颗粒物等可能污染大气;处置过程中可能会随消防废水进入废水或者中,造成周边水体、土壤或者空气的污染。又比如,原料罐区,发生泄漏,可污染周边水体、土壤、地下水等。
建议你带着应急预案文本,到厂区里面的具体风险点位,实地勘察一番。勘察时候请做到:
一看点位是否存在,感性认识一下,再对照预案,看看实际点位和预案中说的一不一样;
二看预防措施有没有到位,原料罐区有没有围堰、有没有应急池,危废库房有没有消防沙等等;
三思考一下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样,有哪些误操作可能引发环境事故(这有点难,需要一些工作经验积累)。
关键3:事故信息的报告。
应急预案会根据事故的严重性,将突发环境事故进行分类,并明确出现某一类别的事故时,该向谁报告?
比如,社会级(一级)风险响应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、厂区级(二级)风险响应向分管负责人报告和车间级(三级)风险响应向车间负责人。
建议你牢记企业内部报警电话和环保部门24小时应急电话。报告时按“3W原则”:What(发生了什么)、Where(地点)、How(当前状况)。
关键4:事故的处置。
应急预案中一定会详细列举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,有的还会制作成《应急处置卡》,这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,请务必高度重视。可能的事故包括:物料泄漏、危废流失、废气异常排放、废水异常排放、火灾、爆炸伴生/次生污染事件、地下水污染事故等等。应急预案会明确告诉你,每一类的事故如何处置。
比如,化学品泄漏,预案可能会告诉你四步处置法——切断源、围堵收集、中和处理、监测环境。
建议你不能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,一定要组织应急演练,没有应急演练,这些都是纸上知识,真遇到情况,你会发现你一点都记不起来,或者只知道一些名词,根本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。
关键5:应急物资与装备管理
确保应急物资随时可用,关键时刻不掉链子。对照应急预案中的物资清单:防毒面具、灭火器、吸附棉、应急泵等。现场查看存放位置,明确物资存放点(如车间东侧应急柜、危废库门口)。
建议你每月检查应急物资是否完备,性能是否完好。可以对照预案中的“物资清单”,逐一贴标签并登记有效期(如“防化服-2025年6月到期”)。
03实战应用
再好的预案也只是一张纸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建议你进行桌面推演:组织团队用“假设事故场景”讨论应对步骤(如:“储罐区VOCs探测器报警,怎么办?”),验证流程是否合理。实战演练:每年模拟一次事故(如消防演练、泄漏处置),掐表记录响应时间,发现漏洞。